行孝道怀感恩主题征文1000字范文(3篇)
导语: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 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而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
记得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我们背诵《弟子规》,那时候我只是应付了事,人云亦云,虽然嘴上背得滚瓜烂熟,但心中却还没有领悟它的含义与道理。到了六年级,重新翻开那本生尘的《弟子规》, 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之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百善孝为先”,像“王祥卧冰求鲤”﹑“孟子哭竹求笋”﹑“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二十四个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永久不衰。
《弟子规》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如一窜窜火苗,点亮了我心中感恩的油灯。一天晚饭后,我端来一盆热水,郑重其事地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让我来给您洗洗脚吧!”爸爸疑惑地坐下来。我将他的脚浸在热水里,轻轻地揉搓着。爸爸的脚变得粗糙,脚后跟也磨起了厚厚的老茧,十只脚趾头似乎累的变了形,长长的指甲中还沾着点点的黑泥。我用手撩起一些热水拂到爸爸的脚面上,眼眶一热:多少年了,为了我,为了这个家,爸爸贪黑起早,早出晚归,为的只是让我能上个好学校,日后有好工作。晚上,爸爸还要抽出时间辅导我的功课,再为我打上一盆热水让我洗脸洗脚。等到我进入梦乡,爸爸却还有一大堆事要做:洗衣,看书,查资料……因为工作的繁忙,因为家庭的负担,爸爸的脸变得削瘦,脚也不再光滑。而如今,我已读懂了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句话,已经学会了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美德。中国人所说的“孝”,不就是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吗?
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如果说他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那是纯属巧合。因为一个人不会感恩,就如同失去了人体中的重要器官,是走不出好的路的;一个不懂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因此,礼节与感恩处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之处,掌握着我们的成与败。
《弟子规》这本浓缩了经典的读本告诉我们:孝道既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那它就不仅存于古代哲学﹑古人的行为方式里。她还深藏于国人的灵魂深处,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重视与发扬。所以,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要领悟《弟子规》的意境,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懂礼节,让感恩的暖流涌动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孝”字的国家,是一个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人,没有一个不教导人要孝顺父母,尊敬父母。没有一个不是自己努力去实践孝道。中国古代各种古典文学,也常有赞颂孝行和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的文字。让我们承接他们的伟大思想和行动,做一个懂“孝”的人,孝敬父母。
《孝经》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让我想起被曹操射瞎左眼的夏侯????诒簧渲惺保?鞠氚鸭?蜗吕矗?窗炎笱壑橐舶蜗吕戳耍??蠛纫簧??ldquo;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珠吃了,可见他是多么得孝父母。
“孝”最初来源于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世界上的孝有很多,甚至有成千上万种,但只有父母对儿女的爱才是最无私的,无悔付出的,伟大的。这,我们无法还清,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减少他们的痛苦,是挂在他们脸上多的是笑容,而不是永远的泪光闪闪。
一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就本能的想去回报父母,其实,这就是“感恩”。对父母的感激,本能的扩大到视自己孩子,辛苦教育我们的老师,为我们提供粮食的农民。我们一切的一切,自己并没有创造多少,几乎都是别人给予的,不求回报给予的。因此,就产生了爱心,懂得了回报。
做一个人,最要懂得就是感恩。因为,人做的最崇高的的事情莫过于行孝,最纯洁的想法就是感恩,
但是,随着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速步伐,有些人却和父母疏远了疏远了。那些父母们就像被人扔在角落里的旧衣服,被忘了曾经的为他得付出和帮助,和为他减少的伤害,眼睁睁的看着他去穿一些表面华丽,而对他有不合身的衣服。而我们却习以为常,不看在眼里,而认为那是理所当然,仍旧不在意。
一个人有了孝,就有了仁爱之心,他自然就会对社会上的丑恶现象疾恶如仇,由此而产生正义的情感;有了感恩之心,才能由衷地产生恭敬之心,用恭敬之心待人接物是表现为有礼而不轻漫;有了感恩之心,做事自然会用心,只有用心,才能开启智慧;有了感恩之心,与人交往自然就会诚信无欺。现在商业上的信用危机,思想的根源在于经营者不承认自己的“成功”是靠别人的“成全”,对社会、对他人不存有感恩之心。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人的优良品德都是由这种感恩之心而来的。他教我们做一个懂“孝道,孝德,感恩”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在社会生活的“人”不得不需要对父母尽孝,需要对爱的正确认识,需要心存感恩,这样人活着才能对这个社会有所作用,自己有作为,不枉费活在世上的岁月,不浪费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所付出的爱。努力,奋进!
感恩,从行孝做起。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只知道一味地享受物质文明,还应该培养我们的精神文明。社会要和谐,人与人之间,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就要有感恩行孝的美德。国家要繁荣稳定,就得大力倡导感恩行孝的美德。这样社会和谐了,国家繁荣稳定了,人们的生活才能不断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得有机的统一起来。
古代封建统治者遵从儒家,看重的是“君父臣子”。无非是帝王自喻为天下之君父,重孝道小看为国,小处是对父母长辈的尽孝道,大处是对国家对君主尽忠心。所以国家国家,没有国哪里有家?重孝道也是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行孝道关乎国家的繁荣稳定,在我国古代的汉朝就有举孝廉为官为吏的美谈。行孝道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自古为世人所称赞。所以行孝道也就成为了自古以来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标准之一
古人有读李密的{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也;读诸葛亮的{出师表}不哭者,不忠也。如李密在{陈情表}里这样说道:“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诸葛亮的“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际。还有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对行孝道的行动,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典范。感恩之情也将深深的根植于我们的炎黄子孙。
古今的行孝道颇有异同,现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物质横飞的花花世界里面,对于行孝道早就“变味”“变质”“变形”了。如今的社会是在不断的发展与前进当中,而人们的最基本社会公德却在慢慢的步入原始社会。有很多的人们,父母含辛茹苦的把它们拉扯长大,当他们“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有钱有势有地位”时,却把自己家中年迈体弱的老父母抛到了九霄云外。常常为自己有这样的父母而感到羞耻。在功名利禄面前,他们早就沦为了“傀儡”,丧失了行孝道这一最最基本的社会公德,也没有了感恩的情怀,这是多么的可悲呀。关于这些的新闻报道,我们随处可见,可谓是比比皆是。
在此,我们不禁要摸摸我们的良心,扪心自问一下。为何在这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精神文明却如此的“肮脏”;如此的“沦丧”;如此的“退步”。是我们的教育基础出了问题吗?是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等对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了吗?我觉得这些作为对孩子的先天教育,我们大家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了。但是后天教育我们也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了吧?那么这些社会上比比皆是的变态行为--“大不孝”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果说,我们说这些大不孝的人是心理不健康吗?那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是在给那些大不孝的人披上虚伪的“外套”。前不久报道过的:一位大学生在飞机场,对前来接自己的亲生母亲行凶,来对比一下,网上的又一则新闻:网上热传的焦点新闻,被誉为“最美丽的妈妈”为了挽救因误食硫酸而烧伤直肠食道的儿子,伟大的母亲耽误了治疗自己的胃癌而含泪离开了。这说明了一个怎样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公德沦丧的警钟时刻在考验着我们;提醒着我们;警示着我们,社会现实就这样赤裸裸、无情的、残酷的摆在我们每一个人的面前。进行着心灵上的折磨和思想上的矛盾。是世人无知吗?当然不是,答案是肯定的。是变
态、是“冒天下人之大不违而为之、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的!对于这些电视上、网络上的新闻屡见不鲜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人们有侥幸心理,大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新闻多是多,但却没有亲眼所见甚至经历过。为此便不以为然。
在这个世界上,最最不能等待的就是“行孝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当我们想要“行孝道”时,才发现自己的父母早已经不在人世,这是何等的遗憾,何等的可悲,何等的不孝。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感谢社会回报社会。有一天我们也将为人父;为人母,我们同样也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够发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最基本的感恩之情就是孝道,当我们要学会感恩,想要感谢一个人的时候,那就先从行孝道做起吧!古人有:小羊有跪乳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情。父母的恩情是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人之发肤授之于父母,从我们的父母给予我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最伟大的父母!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当代学生不仅要学到最新的高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学会感恩。心中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